1974年,毛泽东派邓小平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 邓小平在会议上的发言十分霸气,彰显出了新中国的立场和决心,赢得了第三国际的广泛好评。 然而在休息室,苏联外交长葛罗米柯见到邓小平很不高兴,一心想着要对其羞辱一番。二人简单寒暄后葛罗米柯针对邓小平的身高进行了嘲讽,休息室里各国代表团纷纷侧目,准备看好戏。 却见邓小平不怒反笑,机智地说出了几个字,巧妙地回击了葛罗米柯。 葛罗米柯为什么如此不友好?邓小平说了什么才化解了危机呢? “中国决不称霸” 1974年3月份,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开展在即,由谁带领中国代表团前去参会成了中央热议的话题。 按理说,这个伟大的使命本应该交给周恩来总理的。但不巧的是,周总理在1974年初被诊断出癌症复发,需要在305医院治疗,不适合长途奔波。 于是,在毛主席的推荐下,由邓小平代替周总理领团前往的消息正式确立。对此,举国上下十分重视,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联合国的大会上演讲,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媒体都紧紧盯着中国的表现。 在“备战”阶段,每个人都不敢松懈,周总理特别安排了一批人暗中保护邓小平出国的安危。 从三月底开始,国家党中央就开始适度减少邓小平在国内的工作量,以便他专心准备在联合国大会上的相关事宜。 发言稿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这一次发言将深刻关系到中国此后的外交形象。中国的立场是什么,中国的在国际事务中是什么样的态度都要在演讲稿中有所呈现。 因此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邓小平格外谨慎,从内容到遣词造句都不能大意。 邓小平首先召集了一批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同志,共同商讨发言稿的内容,然后亲自参与到发言稿撰写的工作当中。第一版稿件写完之后,他便叫来一众同志,针对写出的发言稿进行了逐字逐句地分析。 头脑风暴之后,发言稿的内容更加丰满和完善了。但有关发言稿的结尾,邓小平同志觉得力度不够,于是提出了新的见解,也就是要在结尾处表明中国在未来外交中的态度。 要说明是发展中国家,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拒绝霸权主义;中国坚决不做超级大国,更不会在实力强大后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如果中国在日后的发展中违背了初衷,就请各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一起打倒它! 这个说法十分霸气,记录员在草稿中写下了“打倒它”三个字,邓小平看过之后说就这么写。这三个字,充分彰显了中国与人民利益一致,以和为贵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表达出了中国政府对其他国家主权的尊重。 在会议上,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毛泽东看了邓小平的发言稿后很高兴,简洁明了地用三个字回复了对他的看法,他说:好,赞同。 葛罗米柯的羞辱 一切准备就绪。 4月6日这天,周总理同党中央各个部门的数千多名同志到机场为邓小平一行人送行,历经一个月的备战,如今就到了要“亮剑”的时刻了。 举国上下都在期待着邓小平副总理能代表中国赢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此同时,在纽约联合国特别会议现场,各国的代表团和众多的媒体记者也都密切关注着中国代表团的到来。 在紧锣密鼓的会前准备后4月10日下午,邓小平在各国人民的关注下,腰杆笔挺地走上了联合国大会的舞台。 担任翻译的施燕华这样描述邓小平在外交场所时给人的感受,她说邓小平的身材虽然并不高大,但他一走进门,就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气场,像一个大将军一样淡定自若。 面对多国使团和无数的媒体,邓小平在联大会议上松弛有度地讲述了毛泽东对世界的三种划分,首先是像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他们掌控着国际政治的话语权,拥有一众追随者;其次是一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也就是第三世界,中国就属于这一类;最后一种是则是像日本这样发达但又不属于超级大国的国家。 随后,邓小平阐述了中国的外交立场——中国属于并且理解第三世界国家的难处,中国坚决反对帝国、霸权和殖民三大主义。中国永远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边,第三世界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抵抗霸权。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比如说低息贷款等。 邓小平的发言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好评,这个小个子的中国领袖被各国媒体争相报道。中国这一次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成功在国际上展现出了中国风度,为中国接下来的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第三世界国家为中国的发言欢呼之时,苏、美两国也也因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等名词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心里都对中国有些不满。 于是,当苏联的外交官葛罗米柯走进休息室,发现邓小平也在的时候表情明显变得僵硬了。邓小平看到他,主动站起来打了声招呼,并和对方握了手。 想起邓小平在大会上的发言,葛罗米柯一时气不打一处来,想方设法地要让这个“小个子”难堪一下。他很快就找到了“攻击点”,只见葛罗米柯仗着身形高大,就把手放到了邓小平头上,像对待孩童一样揉揉邓公的脑袋。嘴上说着,“邓先生刚才在台上讲得很好,就是个子太低了。” 此话一出,休息室里众人的目光很快就被吸引过来。 此刻,邓小平不能不反击,因为他代表着中国的形象,葛罗米柯这番话实际上是对中国的羞辱。但他也不能回击地太过直白,这里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如果张口就骂也会有损中国的风度。 大家都期待着邓小平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却见他并没有被激怒,反倒笑着抬手摸了摸葛罗米柯,巧妙的是,邓小平的手正放在对方的臀部上,随后缓缓说了几个字,“这是哪里的话。” 这句话同样意有所指,葛罗米柯很快意识到邓小平是在以牙还牙,不一会便悻悻地走开了。一些看戏的发达国家见苏联没从邓小平身上讨到好处,便也打消了一些歪门邪道的点子。 小个子的魅力 邓小平的个子不高,一方面是基因使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先天条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邓小平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在长个子的年龄里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是以成了一生的遗憾。 但因为这一“缺憾”,邓小平也有了令人深刻的记忆点。 比如1957年毛泽东带着邓小平出访苏联,当毛泽东毫不吝啬地夸奖邓小平的时候,赫鲁晓夫马上就想起来,在之前的会议上,这个“小个子”就对匈牙利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句句说到点子上,让他印象非常深刻。随后又称赞了邓公的外貌,说他在中国领导人中格外显眼。 毛主席听了也很开心,席间逢人便夸赞这个“小个子”同志很有想法。搞得邓小平只好不停地“配合”主席,赶紧谦虚地说,请大家多多包涵,大家以后都是同事。 这样一来,每个人心里都很舒服,对邓小平也都非常认可。 不仅赫鲁晓夫对邓小平赞不绝口,曾任美国总统的吉米·卡特也深以为然。 1979年一月底到二月初,邓小平受邀去拜访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这是中美建交以来,中国第一次对美国的友好访问。吉米·卡特热情接待了邓小平,接触期间,卡特对于邓小平的坦率和灵活十分敬佩。 后来学者问起卡特对邓小平有什么样的印象时,卡特说:邓小平体量不大,但却很有力量,整个人看起来很精神,同时他也非常自信、真诚,和邓小平沟通起来很惬意。 似乎亲切感是邓小平的一种魔力,不论上级还是下级,与他相处的人都深深折服在这种魅力之下,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翻译官们。每当他们谈起邓小平,总是喋喋不休,好似有说不完的赞赏。 比如施燕华说邓小平说话非常有趣,当时外交部的朱启祯说邓小平晒黑了,他马上就开玩笑道自己加入非洲国籍了。同时他又十分亲切,在高级宴会上担心翻译们饿得太久,会把桌子上的食物拿给他们吃。 不以身高论英雄 邓小平不仅擅长为人处世,在工作上也有许多高瞻远瞩的见解。 邓小平的一位翻译张维为在上海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时说他这辈子从没见过像邓小平这样精彩的人,他谈论起中国未来的时候不仅能看到20年,甚至连未来100年的发展。每当这时,邓小平都说得十分自信,但又不是空口白话,一些长期性的思路和战略在他胸中都有轮廓。 比如策划改革开放,邓小平在去各地视察的时候发现,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二三十年,但中国的贫苦面貌还是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他敏锐地察觉到经济发展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 怎样发展经济呢? 首先是要解放思想。中国解放前,长期与世隔绝,在技术上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核心技术都被一些大国握在手中。要想实现中国的快速复兴,人才是一大需求。 但从1968年取消高考开始,中国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走得很艰难。邓小平很早就意识到给知识分子提供学习的机会是必要的,但随着他在党内职务的变化这一改革一直到1977年,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才得以实行。 担心人才被埋没,这一年年底就进行了第一次高考,许多人称他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听到了春天的消息。 虽然570万考生最后只有不到三十万考上了大学,但却给了年轻人奋进的方向,彰显出了中国对人才的看重和对青年未来发展的关切。 另一方面邓小平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路子。但是市场是没有社会属性的,因此市场和社会主义是不冲突的,中国可以做社会主义的市场。 1978年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在大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并着重说明新中国未来的发展要把建设的重心转移到经济方面。提出中国不走资本主义,也不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见解。 也因这一番惊天动地的“大策划”,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作是中国共产党命运的转折点。时至今日,中国都在按照邓小平的规划发展。 因此,邓小平的翻译员高志凯对邓小平“像是一个预言家”的评论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仰望伟人,绝不是因为他的身材多么伟岸,而是感慨他身体里的灵魂有多么强大。“小个子”邓公规划改革开放撑起了中国的一片天,也决计不是靠这副其貌不扬的身躯,而是能够抵住人生起起落落的勇气、高瞻远瞩的眼界和化危为机的智慧。 加厚扁平吊带 http://www.xssling.com/1103.html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